头痛(英语:headache),又叫头疼,是一种在头部、颈部或肩膊以上位置发生的局部疼痛。许多头部和颈部问题的症状都是头痛。头痛表现种类繁多,可能是偏头痛、紧缩型头痛或丛集性头痛等。有时候颈痛(英语:Neckpain)也可解释为头痛的一种,因为颈部的肌肉、关节或是枕骨神经受到压迫。频繁的头痛会影响人际关系及工作。有严重头痛的人,患有忧郁症的风险也比较高。

头痛有种种起因,原因包括疲劳、睡眠不足、压力、药物影响、娱乐性药物影响、病毒感染、普通感冒、头部受伤、食用很冷的食物或饮料,或是牙齿问题等,而像威胁生命的脑炎、脑癌、脑膜炎及颅内动脉瘤(英语:Intracranialaneurysm)等。有许多有关头痛的分类系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国际头痛协会(英语:InternationalHeadacheSociety)的分类。
头痛的治疗和造成头痛的原因有关,不过大部份治疗还是包括用阿斯匹灵或扑热息痛(对乙醯氨基酚)等镇痛药来止痛。头痛是最普遍会遇到的身体不适症状之一;瑜伽可改善紧张型头痛患者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和疼痛强度方面的短期疗效。
一年中,大约会有一半的人出现过头痛症状。
成因
头痛的种类有超过二百种以上,有些是无害的,有些则会威胁生命。需依照头痛症状的描述及神经系统检查(英语:neurologicalexamination)的结果才能确认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及其治疗方式。
头痛的成因有很多,而不同的成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对付。因此,每当头痛时立刻服用止痛剂,其实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般来说,轻微至疲劳、普通感冒、鼻敏感、牙痛、扁平足、颈椎病都可能会引起头痛,严重的有可能是偏头痛、脑肿瘤、中风、脑膜炎所引起的。每当头部受伤,都一定会有头痛。不过,其余的可能成因,却未必一定会引起头痛。
饮食、环境及情绪亦可引起头痛。当一个人紧张、甚至产生焦虑时,都会引起头痛。亦有不习惯在空调环境生活,或从潮湿地区搬往干燥地区生活的人,每当环境变得干燥时,会感到头部有一种被扯着的痛感。此外,长期依赖咖啡因类饮品在开始停止饮用时,亦会感到头痛,因为咖啡因有镇痛的效果。
虽然感冒、流感、登革热和日本脑炎等传染病有时会导致头痛,但头痛不会传染人。
还有发烧可能令脑部不适,也会有头痛。
根据香港衞生署的意见,环境中的臭味除会令人感到烦燥不安外,亦可能会导致头痛、恶心,甚至呼吸不畅顺等。
原发性及次发性头痛
头痛可以分为原发性(primary)及次发性(secondary)两种。原发性头痛是良性的经常性头痛,不是因为潜在的疾病或是其他结构性问题而造成。例如偏头痛就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原发性头痛可能会造成每天显著的疼痛,甚至会影响生活,但本身没有危险性。次发性头痛是因为其他原因造成的头痛,原因像是全身性感染、头部外伤、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次发性头痛可能无害,也可能有生命危险。若是出现一些警示信号的病情,可能就表示是有生命危险的次发性头痛。
原发性头痛
原发性头痛占头痛案例的90%,首次头痛多半会出现在病患20至40岁时。最常见的头痛是偏头痛及紧缩型头痛,其特征也有所不同,偏头痛常见的症状是抽痛、恶心、畏光及畏声,紧缩型头痛是在头的两侧是头部有紧绷、紧迫的感觉,不会有其他症状。其他较少见的头痛如下
- 丛集性头痛:发生在一侧眼窝周围或太阳穴附近的剧烈头痛。
- 三叉神经痛:面部剧烈的刺痛。
- 持续性半面头痛(英语:hemicraniacontinua):脸半边剧烈的刺痛,可以用吲哚美辛来缓解。
- 原发性咳嗽头痛:在咳嗽、打喷嚏等使脑压升高的动作后出现,不过咳嗽头痛也可能是严重病因造成,诊断时需排除此可能性。
- 原发性运动头痛: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刺痛,可能会持续五分钟到24小时,成因不明,可以用吲哚美辛来缓解。
- 性交头痛(英语:Sexualheadache):在性行为中头部两侧的钝痛,在性高潮时会更严重,不过性交头痛也可能是蜘蛛膜下腔出血造成。患者会建议避免性行为,普萘洛尔或地尔硫?等药物可能也会有帮助。
- 睡眠头痛:睡著后几小时出现,持续15至30分钟,一晚可会出现数次,女性长者较容易出现,可以用锂盐治疗。
次发性头痛
头痛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头部或颈部的疾病而造成的,其中有些是无害的,例如颈源性头痛(英语:cervicogenicheadache)、因服用过量止痛药产生的反弹式头痛(英语:reboundingheadache)。
以下则是一些较严重的次发性头痛原因:
- 脑膜炎:脑膜感染发炎,会有发烧症状,颈子僵硬。
- 颅内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突然、剧烈的头痛,颈子僵硬,但不会发烧。
- 动脉瘤、脑动静脉血管畸形、脑实质出血(英语:intraparenchymalhemorrhage)
- 脑肿瘤:钝痛,在变换姿势时会变严重,伴随著恶心及呕吐等症状。
- 巨大细胞动脉炎(英语:temporalarteritis):老年人常见的血管感染疾病,症状有发烧、头痛、体重增轻及风湿性多肌痛等。
- 青光眼(眼球压力变大):一开始会头痛、眼部疼痛及视力模糊,伴随著恶心及呕吐。体检时,会有红眼和固定且中间扩大的瞳孔。
病理学
人脑组织因为没有伤害感受器(英语:Nociceptor),本身对疼痛不敏感。头痛一般是因为脑部附近的痛觉感受结构出现感知。(头部和颈部附近分别有九个痛觉感受结构,分别是颅骨膜、肌肉、神经、动脉、静脉、皮下组织、眼、耳、鼻窦和黏膜)。
疼痛对人体的各大器官系统都会有不良影响,引发程度轻重不一的病症。以内分泌系统为例,疼痛使一系列激素皮质醇及醛固酮等升高。醛固酮的作用是维持人体血液中钾离子及钠离子的平衡,过高的醛固酮将导致高血压;而皮质醇浓度的增加,则会引起血糖升高,破坏体内平衡,还有可能增加食欲及极度疲劳等现象。
对于消化系统,疼痛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乃至消化功能障碍或紊乱。因此,很多偏头痛或其他疼痛的患者,也常常有类似症状。
而对于循环系统来说,疼痛一般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这种作用尤甚。强行忍痛可能导致昏厥,甚至更严重的病症。因此头痛发作,应及时就医治疗。针对不同的头痛,会有不同的特异性药品,比如紧张性头疼,
分类
国际头痛协会(英语:InternationalHeadacheSociety)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是对头痛的完整分类,其第二版是2004年发行,世界卫生组织也接受此分类方式。也有其他的头痛分类系统,最早的是在1951年出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在1962年提出一个分类系统。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2)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英语: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HeadacheDisorders)(ICHD)是由国际头痛协会(英语:InternationalHeadacheSociety)提出的阶层式分类系统,其中包括了诊断头痛时的诊断准则。其第一版ICHD-1是在1988年发行,现行使用版本是第二版,在2004年发行。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使用数学编码。第一层用一组数字将头痛分为14类,第1-4类是原发性头痛,5-12类是次发性头痛,最后二类是头颅神经痛,中央和原发性的面部疼痛及其他头疼等。
NIH系统
NIH头痛分类(英语:NIHclassificationofheadaches)(国立卫生研究院头痛分类)包括对一些头痛的简单叙述。
NIH分类系统比ICHD更简洁,只包括五类。以此分类来看,原发性头痛是那些看不出器官或是结构原因的头痛。在NIH分类系统中,头痛只分为血管性、肌原性(英语:myogenic)、颈部、收缩和炎症。
诊断
因为头痛的症状类似,在诊断时要区分出高风险性的头痛并不容易。若可能是高风险性的头痛,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检验及拍摄医学影像以供诊断。
美国急诊医师学院(AmericanCollegeforEmergencyPhysicians)发行了低风险头痛的判断准则,如下:
- 年龄低于30岁
- 有典型原发头痛的症状
- 有类似头痛的病史
- 神经学检查没有异常
- 头痛的情形没有一些需注意的变化
- 没有高风险并存疾病(如HIV)
- 病史及理学检查都没有特别需注意的问题
若头痛符合一些条件,比较有可能是有潜在危险的病因,这类病因可能会危及生命或是会造成长期损害。若有这类警讯,就需要针对头痛作进一步的神经影像检查及实验室分析检查。
一般而言,病人反应的第一次头痛或是最严重的头痛都需要拍摄医学影像及进一步检查,病人的头痛若日渐严重也需要神经影像检查,因为可能有脑瘤或是出血日渐严重,压迫到周围的组织,因此头痛日渐严重。若神经学检查有特殊结果(如神经衰弱),也需进一步的检查。
美国头痛协会(AmericanHeadacheSociety)针对有关次发性头痛的警讯,提出了助忆字SSNOOP,代表以下这些需注意的事项:
- 全身性症状(Systemicsymptoms),例如发烧及体重减轻。
- 全身性疾病(Systemicdisease),如艾滋病感染,恶性肿瘤。
- 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Neurologicsymptomsorsigns)。
- 突然出现(Onsetsudden),可能是雷击性头痛。
- 在四十岁以上时出现(Onsetafterage40years)。
- 以往病史(Previousheadachehistory),例如第一次头痛、最严重头痛或是和以往不同的头痛。
其他的警讯列在下表:
药物
- 急性发作期可应用止痛药缓解头痛。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复方制剂,可以直达头痛部位发挥作用,从而快速去除头痛,且避免了外周副作用,安全性好。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英语:Dihydroergotamine)等亦有效;
- 预防性治疗用阿米替林、丙咪嗪或选择性5-羟色胺(5-HT)重摄取抑制剂常有效,普萘洛尔对某些病例有用;
- 失眠者可给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10~20mg每天口服;
- 对于焦虑、紧张或抑郁的病人应在精神上给予诱导和劝慰,使其消除顾虑;
- 对局限性的肌肉疼痛,如颈项肌和肩胛肌等可作按摩、针灸、理疗、脊医矫正、局部普鲁卡因封闭等治疗。
- 普遍使用的非处方止痛剂属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阿斯匹灵或布洛芬等),也会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对于部份偏头痛患者,他们可能需要特别处方的药物。
流行病学
约64–77%的人在其一生中曾出现过头痛。每一年平均有46–53%的人会出现头痛症状。大部份的头痛都不致命,只有1-5%的头痛病患因为其造成头痛原因是重大疾病,需急诊治疗。
超过90%的头痛都是原发型头痛,而其中大部份是紧缩型头痛。大部份的紧缩型头痛都是阵发性的,症状会出现一段时间,之后自然消失,成人中只有3.3%是一个月会头痛超过15天的慢性紧缩型头痛。
世界上约有12-18%的人会有偏头痛,女性患有偏头痛的比率比男性要高。在欧洲及北美,男性中有5-9%患有偏头痛,而女性中有12-25%有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非常少见,每一千人中平均只有一至三人会有丛集性头痛,男性患有丛集性头痛的比例是女性的三倍。
历史
第一个有记载的头痛分类系统是由托马斯·威利斯在1672年的DeCephalalgia书中提出。1787年时克里斯丁·鲍尔(英语:克里斯丁·鲍尔)(ChristianBaur)将头痛分为特发性(原发性头痛)及继发性(次发性头痛),并且定义了84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