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百科

— 专注服务三农、分享农业百科和农业技术知识

炎症

王唯 高级农艺师 2023-12-22 23:00:38 当前位置:农百科 > 农业百科 > 手机阅读

炎症(inflammation)又称发炎、炎症反应、炎性反应,是一种涉及免疫细胞、血管和分子介质的保护性反应,属身体组织对有害刺激(如病原、受损细胞、刺激物)的复杂生物反应的一部分。炎症反应是机体感染或损伤时,组织为对抗危险信号而发起宿主免疫反应,通过隔离感染损伤部位,尝试恢复机体平衡,涉及伤口愈合、抵御病原体等体内平衡再生过程。

炎症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即生物组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物(病原感染、化学或物理刺激物)或局部损伤(外伤、出血)等刺激,所激发的防御性为主的生理、生化、免疫反应;包括了红、肿、热、痛等症状。此反应是先天免疫系统为移除有害刺激或病原体及促进修复的保护措施,并非如后天免疫系统般针对特定病原体。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mediators)是炎症过程中形成或释放,并参与炎症发生发展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具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炎症因子(inflammatoryfactors)在此学术领域,一般则指参与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诸如促炎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cytokines)。一般炎症反应可提供机体自我防御及修复,但慢性炎症或炎症失衡会引发各种疾病,产生促炎细胞因子激活免疫细胞,释放大量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DAMP),经血液循环影响患者全身,引发炎症反应,其临床表现命名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而促炎细胞因子不受控的过度释放则称为“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storm)”或“高细胞因子血症(hypercytokinemia)”。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可刺激机体过量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失衡,恶化为细胞因子风暴而引发各类严重症状。

炎性反应并非等同于感染,即使很多时候发炎是因感染而发生,发炎是生物体对病原体之反应之一。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可以引起人体自体免疫系统的过敏,进而攻击自身的组织及细胞、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症等免疫系统过敏病症,免疫系统过敏所生成的COX-2及IL-1α使得软骨组织疼痛及发炎。

炎性反应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是生物体应对有害刺激的初步反应,更多的血浆和白血球(特别是粒细胞)从血液移往受损组织。一连串的生化反应进行传播并促成进一步的炎性反应,当中牵涉局部的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受损组织内的各个细胞。慢性炎症引致发炎部位的细胞类型改变,组织的毁灭与修复同时进行。

长期发炎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花粉症、牙周炎、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甚至癌症(如胆囊癌),因此炎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受生物体紧密监控。

主要体征

急性炎症是短暂过程,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及于移除有害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消退,具有五项主要经典体征:

  • 红(redness,拉丁语:)
  • 肿(swelling,拉丁语:)
  • 热(heat,拉丁语:)
  • 痛(pain,拉丁语:)
  • 功能丧失(lossoffunction,拉丁语:)

前四个「经典特征」是由古罗马学者凯尔苏斯(ca25BC—ca50)提出,而「功能丧失」则是由罗马希腊裔医学家盖伦加入,此举受到广泛争议。

炎症中的发红及发热是因流往发炎部位的局部血流增加;肿胀是因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导致免疫细胞聚集和浆液渗出;痛感是因炎性反应释放的化学物(特别是前列腺素E2)刺激使得神经末梢更加敏感;功能障碍则可有多个不同原因。

当急性炎症于体表发生时,以上五个主要体征都会出现;而若急性炎症发生于内脏时则未必五个体征都会出现。痛感只有当发炎部位内有感觉神经末梢才会出现,例如急性肺炎不会引起痛感,除非炎症涉及具有痛感神经末梢的壁胸膜。

慢性炎症与急性炎症

生理机转

炎症(Inflammation)的英文字根来自于拉丁语:Inflammatio,意思是火烧。当生物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一些特定的细胞因子就会活化自身的环氧酶/环氧化酵素(cyclooxygenase,简写COX),其中包括COX-1及COX-2两大类。COX会使花生四烯酸大量转变为PGE2和PGF2α等前列腺素。最近发现,COX-2在大多数正常组织都未能找到。它是一个诱导酶,功能为活化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充斥于炎症组织。多在癌症部位找到,相信与免疫障碍有关。发炎部位产生热,是因为血管扩张素或称组织胺被释出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量造成的。有一些细胞释出名为IL-17的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cytokines),或旧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alpha)等物质。他们负责联络白血球、活化特定的白血球白三烯来抵挡致敏原。细胞因子还包括趋化因子,会启动细胞趋化机制以及干扰素(具抗病毒效果),中止宿主细胞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生长因子与细胞毒性分子也可能被释出,进行组织的疗愈。

引发炎症的原因

  • 烧伤
  • 化学刺激(包括新旧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如尿酸)
  • 冻伤
  • 毒素(包括新旧代谢物)
  • 病原菌感染
  • 细胞坏死
  • 物理损伤,钝的或尖的
  • 超敏反应引起的免疫反应
  • 离子辐射
  • 异物,包括碎片、泥土

抗发炎治疗

  • 非类固醇抗发炎剂
  • 类固醇
  • 生物活性化合物(英语:Bioactivecompounds)
  • 健康补充剂,比如凤梨蛋白酶
  • 物理治疗,比如冷疗
  • 运动,可刺激身体释放肌肉激素(英语:Myokine)

常见炎症

  • 皮炎
  • 脑炎
  • 角膜炎
  • 结膜炎
  • 鼻炎
  • 中耳炎
  • 牙龈炎
  • 咽炎
  • 扁桃体炎
  • 肺炎
  • 肝炎
  • 肠炎
  • 痢疾
  • 前列腺炎
  • 子宫内膜炎
  • 宫颈炎
  • 盆腔炎
  • 甲沟炎

参见

  • 医学主题
  • 生物学主题
  • 抗炎性

相关文章:

农业百科本月排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