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百科

— 专注服务三农、分享农业百科和农业技术知识

痢疾

王唯 高级农艺师 2023-12-22 22:59:49 当前位置:农百科 > 农业百科 > 手机阅读

痢疾(英语:Dysentery)指的是导致带血的腹泻的肠胃炎,具体说主要是肠(特别是大肠)发炎。依传染性的致病生物体不同而分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也有其他更少数的病因。痢疾其他的症状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脱水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痢疾杀人无数。细菌性痢疾每年感染1.65亿人,杀死110万人,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居民。阿米巴痢疾每年感染几百万人,杀死55000人。

痢疾“病从口入”,一般和被粪便污染的食品和水源有关,可以通过洗手、煮熟食物等食品安全措施防止。痢疾一般会自然好转,但病人应充分补水抵消腹泻失水,不然有恶化成脱水的风险;建议是使用口服补液盐。旅客若在发展中国家染上痢疾,可以考虑使用阿奇霉素以便更快好转。

痢疾历史悠久,自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之时就有记载。元朝皇帝元顺帝和唐朝皇帝唐太宗都是死于痢疾。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于志贺氏菌属(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纤维素性炎)。痢疾杆菌由上皮细胞直接侵入肠粘膜。病变多局限于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内,以大量纤维素伸出形成假膜性炎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菌痢主要是通过带菌者的手传播扩散。经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的菌痢多发于夏季。细菌性痢疾流行范围广,传播快,发病率高。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小童。病后仅有短暂和不稳定的免疫力,人类对菌痢普遍易感,引起该病爆发流行,特别是洪涝灾害地区,一旦水源受污染,更容易发生流行。菌痢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

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发热。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因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结肠引起,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所传染。多见于热带地区卫生较差的农村,夏秋季发病率较多,其中以成年男性患者较多。患者病后没有免疫能力,故易出现重复感染。严重患者会出现如肠出血、肠穿孔、腹膜炎。

症状

部份病人会出现无症状。一般起病较慢,没有发热,腹泻粪便恶臭伴腹胀气,右下腹腹痛。体弱及营养不良病者有机会出现暴发症状:起病急、高热、剧烈腹痛、水样便。

处理

  • 卧床休息
  • 半流质或流质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或易引致腹胀的食物
  • 立即看医生(切勿自行购买成药服食)

中医文献记载

中国历代文献有关痢疾记载:

  • 《黄帝内经》,唐朝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称“肠癖”或“赤沃”
  • 《伤寒论》,《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撰,称“下利”,对其病机多责之“以有热故也”,并开始有方药记载,制定了白头翁汤,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等有效方剂,开清热解毒,温涩固下之先河。
  • 《千金要方》,唐朝孙思邈著,将本病称为“滞下”,并记载102首方剂。
  • 《严氏济生方》,南宋严用和,正式提出“痢疾”这一病名。治疗上主张“先导涤肠胃,次治根本,然后辨其风冷暑湿而为之治法”。
  • 《河间六书》,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刘完素等撰、明朝吴勉学等编校,认为本病之所以急迫,是由于火性的原因。对本病的治疗创“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原则。
  • 《丹溪心法》元代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朱震亨著述、明朝程充校订,提出“痢赤属血,白属气”,“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传染相似”。

按痢疾症状分证,有白痢或称湿痢、赤痢亦名热痢、赤白痢亦名湿热痢、噤口痢、休息痢(慢性痢疾)、疫毒痢(中毒性痢疾)、寒湿痢、虚寒痢等。

预防

  •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洁瓜果,不吃变质食物。
  • 切生熟菜的刀具及砧板最好能分开。如无条件者,至少在每次切熟食前洗净,并用开水烫一下。
  • 注意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1.保持地方及厨房器皿清洁,并把垃圾妥为弃置。
2.保持双手清洁,经常修剪指甲。不要徒手处理熟食;如有需要,应戴上手套。
3.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如厕或更换尿片后亦应洗手。
4.饮用水应采用自来水,并最好煮沸后才饮用。
5.应从可靠的地方购买新鲜食物,不要光顾无牌小贩。
6.避免进食高危险食物,例如贝类海产、生食或半熟食。
7.烹调食物时应穿着清洁,如可洗涤的围裙,并戴上帽子。
8.贝类海产应用清水洗刷和冲洗,并浸泡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待其自然净化。内脏如无须保留,应加以清除。
9.易腐坏食物应用盖盖好,存放于冰箱中。
10.生食及熟食,尤其是海产,应分开处理和存放(冰箱上层存放熟食,下层存放生食),避免交叉污染。
11.冰箱应定期清洁和融雪,温度应保持于摄氏4度或以下。
12.食物应彻底清洗并彻底煮熟,煮熟后应尽快食用。
13.如有需要保留吃剩的熟食,应该加以冷藏,并尽快食用。食用前应彻底翻热,变质的食物应该弃掉。
14.感染此病者及无症状的带菌者均不应处理食物和照顾儿童。

参考资料

  1. ^Dysentery.who.int.[28November2014].(原始内容存档于5December2014).
  2. ^ControllingtheSpreadofInfectionsinEvacuationCenters|HealthandSafetyConcerns.U.S.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15November2019].
  3. ^道兰氏医学词典中的Dysentery
  4. ^Dysentery.nhs.uk.18October2017[15November2019](英语).
  5. ^WHOEMRO|Dysentery|Healthtopics.www.emro.who.int.[15November2019].
  6. ^Dysentery(Shigellosis)(PDF).WHO:2.November2016[15November2019].(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September2018).
  7. ^ShirleyDT,FarrL,WatanabeK,MoonahS.AReviewoftheGlobalBurden,NewDiagnostics,andCurrentTherapeuticsforAmebiasis.OpenForumInfectiousDiseases.July2018,5(7):ofy161..PMID?30046644..
  8. ^TribbleDR.AntibioticTherapyforAcuteWateryDiarrheaandDysentery.MilitaryMedicine.September2017,182(S2):17–25..PMID?28885920..
  9. ^GroveD.Tapeworms,Lice,andPrions:Acompendiumofunpleasantinfections.OUPOxford.2013:PT517.ISBN978-0-8493-0072-1(英语).

参考书籍

  • (ISBN0-632-01254-4)
  • 《实用传染病学》(ISBN7-5023-1033-9)

相关文章:

农业百科本月排行

热门推荐